多地阳性病例增加,五一前,新冠第二波要来了?
临近五一,话题#新冠#久违地登上热搜,关于新冠疫情第二波的讨论变多了。在微博、知乎、小红书等社交网站上,有很多网友说自己或身边人查出了二次感染。新冠第二波真的要来了吗?
图源网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 4 月 20 日的大会上对外发声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A:
新冠感染者在增加,但总数仍较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记录了自 2022 年 12 月 9 日以来每周新冠的感染情况,从目前能监测的数据来看,目前阳性案例确实在增加,但整体还是很少。
国内 12 月~1 月的感染高峰之后,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而是维持着「低水平流行」的状态,检测的阳性率一直维持在 1% 以下。
近期新冠阳性率数字则开始小幅升高,4 月 20 日为 1.7%;全国哨点医院报告新冠阳性率则上升到 3.2%(近期的传染病例中,流感仍占绝对的大多数)。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阳性病例增加的背后,虽然 BF7 和 BA5.2 仍处于绝对优势,但新毒株 XBB 系列检出也在增加。
一句话总结:
目前国内新冠阳性病例确实在增加,但整体感染情况还是很低;新变异毒株 XBB 检出增加,但占比还是很少。
A:
一个地区是否会有二次感染浪潮,主要和以下两方面条件有关系:
① 是否有新的变异毒株涌入?病毒的变异程度大不大?病毒变异越大,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概率越高;
② 间隔多长时间?间隔时间越短,人群的免疫水平越强,掀起第二波感染浪潮的可能性越小。
回到国内的情况,目前最有威胁的毒株是 XBB 系列,这 2 个条件对 XBB 的传播都不太友好。
首先是病毒。虽然 XBB 是一种全新的毒株,但不是彻底的免疫逃逸,也就是说过往我们打疫苗、感染奥密克戎之后,身体内部产生的抗体,还是能认识并阻止一部分 XBB。
而我们的免疫水平呢?
距离上一波感染浪潮 5~6 个月的时间,绝大多数人身体里面抗体浓度还能保护你。一篇预印版论文显示2 针灭活疫苗接种者发生 BA.2 突破性感染 6 个月后,仍能检测到针对 XBB、XBB.1.5 等新型奥密克戎亚株的中和抗体(3 针类似)。
如果你是完成了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两针或三针灭活疫苗),又经历过一次感染,那免疫基础实际上是更强的。
仍有抗体保护 + XBB 变异有限,让国内快速发生第二波感染浪潮的可能性降低。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二次感染的症状因人而异,通常与病毒的毒力、人体自身免疫力、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第二次会比第一次症状减轻。但对于有基础疾病和免疫低下的人群,每次感染都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
此外,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还应前往医疗机构及时筛查,应检尽检,明确病因。专家说,最近新冠、流感、鹦鹉热等都有发生,症状多以发热为主,如出现症状应及时检查、明确诊断,有的放矢治疗,以期尽早治愈。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五一出行可能增加新冠感染风险,但风险较大的主要是最近半年没有阳过的人群,如果是半年内感染过并且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五一前后再感染的风险很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孙承业表示,假期期间,出行游客较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能较为拥挤,这时就有较大风险,建议过敏体质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戴上口罩。
虽然我们还不用担心二次高峰造成的医疗挤兑,但生病毕竟挺难受的,之前养成的防护好习惯,仍能帮你降低感染风险。
正值出行高峰期的五一,出行路上建议大家:
徐州市和平大道68号 联系电话:0516-85583399
医广号:苏医广(2025)第02-27-3203-1号 备案号:苏ICP备16040519号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638号 工信部网站